

深入高校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培训
为开学季校园食品安全打好“预防针”
开学在即,2月13日上午,玉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来到内蒙古大学,为学校食品从业人员开展了一场校园食品安全培训,为开学季校园食品安全打好“预防针”,保障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执法人员重点围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主要从强化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落实、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三方面,对学校落实主体责任、人员健康管理、食品原料采购、餐饮具洗消、添加剂使用管理、实施经营过程控制、规范加工制作行为、留样管理、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着重讲解了2024年11月13日发布的《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工作指引》,指导学校进一步完善餐饮具清洗消毒流程。要求学校一定要落实校方主体责任,建立陪餐制度,做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进一步防范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保障在校师生饮食安全。
通过此次共对内蒙古大学200多名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有效提高了学校从业人员素质,增强了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为进一步做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护航开学季】赛罕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
春季开学在即,为进一步规范校园周边商户经营行为,提高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守牢校园周边食品安全底线。连日来,赛罕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保障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针对流通环节,执法人员以校园周边的小超市、便利店等为重点对象,对经营者的主体营业资质、食品进货台账、供应商资质和食品储存条件等进行检查,严厉打击“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等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针对餐饮环节,执法人员以校园周边的小餐饮、连锁餐饮店为重点对象,对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后厨卫生、餐饮具消毒、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加工规范、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进行检查,从源头上把控食品安全。同时,督促经营者落实好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及时开展自查自纠,保障学生的饮食安全。
截至目前,检查经营主体138家,检查中发现的食品进货台账不完善、后厨卫生不合格等问题均已整改到位。下一步,赛罕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加大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管力度,激发从业者的自律意识,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
武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检查工作
为及时加强开学前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2月17日开始,武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内蒙古自治区食药安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相关要求,积极开展了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工作。
一是对3家学校食堂进行了开学前食品安全检查,并通知各学校要于开学前做好学校食堂原材料卫生清洁工作,提醒其落实好食品安全管理,加强主体责任,防范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二是以辖区内校外托管机构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为重点进行开学前检查,武川县原有校外托管机构25家,我局提前进行检查,有一家关停,9家及时更换了学生校外托管机构信息公示卡,对全部24家进行了规范,并将新的校外托管机构名单推送至教育局。
三是开展了校园周边餐饮店、便利店的食品安全排查,重点检查食品与其它学习用具分开摆放、脱冷储存、库存食品离墙离地、进货的索票索证、从业人员的卫生健康管理, 针对发现的食品未离墙离地存放、未分类摆放等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均已整改完毕。
截至目前,武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共检查校外托管机构25家,校园周边餐饮经营单位、便利店21家次,执法人员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均已现场责令整改,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下一步,武川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继续加大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学校及周边的食品安全。